1. 肌肉相关原因
(1)肌肉疲劳
长时间的体力活动或不正确的姿势会导致腰背肌肉疲劳。例如,长时间弯腰进行家务劳动、长时间站立工作或长时间保持一种坐姿(如办公室工作者长时间伏案),腰背肌肉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得不到充分休息。肌肉内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会堆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腰背胀痛。这种胀痛通常在休息后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2)肌肉拉伤
突然的剧烈运动、过度拉伸或不正确的运动姿势可能导致腰背肌肉拉伤。比如在进行举重、弯腰搬重物时,如果没有运用正确的发力方式,或者在进行瑜伽、体操等运动时过度追求动作幅度,都可能拉伤腰背肌肉。肌肉拉伤后,局部会出现疼痛、肿胀,进而导致腰背胀痛,并且在活动腰背时疼痛会加剧。
2. 脊柱病变相关原因
(1)脊柱退行性病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会发生退行性病变,这是腰背胀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椎间盘退变是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早期表现,椎间盘的水分逐渐减少,弹性降低,容易出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压迫周围的神经和组织,引起腰背胀痛。此外,椎小关节的退变,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也会影响关节的活动度,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导致胀痛。
(2)脊柱畸形
先天性或后天性的脊柱畸形,如脊柱侧凸、驼背等,会使脊柱的受力不均。脊柱侧凸患者的脊柱向一侧弯曲,导致一侧的肌肉、韧带过度紧张,另一侧相对松弛,这种不平衡会引起腰背胀痛。驼背患者的胸椎后凸角度过大,改变了正常的脊柱生理曲度,增加了腰部肌肉和骨骼的压力,从而引发胀痛。
(3)脊柱外伤
脊柱受到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运动损伤等,可能导致骨折、脱位或软组织损伤。即使是轻微的脊柱损伤,如椎骨的微小骨折或韧带拉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和正确的治疗,也可能遗留腰背胀痛的症状。脊柱外伤后的瘢痕组织形成、脊柱稳定性下降等因素都会持续影响腰背健康,导致胀痛。
3. 内脏疾病相关原因
(1)肾脏疾病
肾脏位于腰部两侧,肾脏疾病常常会引起腰背胀痛。例如,肾结石患者在结石移动过程中,会刺激肾盂或输尿管,产生剧烈的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腰背部位,引起腰背胀痛,同时可能伴有血尿、恶心、呕吐等症状。肾盂肾炎是肾脏的感染性疾病,炎症刺激肾盂及周围组织,除了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外,也会导致腰背胀痛。
(2)妇科疾病(针对女性)
女性的一些妇科疾病也会导致腰背胀痛。盆腔炎是常见的妇科炎症,炎症累及盆腔内的组织和器官,由于盆腔与腰部相邻,炎症刺激会引起腰背的牵涉性疼痛,患者还会伴有下腹部疼痛、坠胀感、白带增多等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在月经周期中这些异位内膜组织会发生周期性的出血和炎症反应,刺激周围组织,引起腰背胀痛,疼痛通常在月经期间加重。
(3)消化系统疾病
某些消化系统疾病也与腰背胀痛有关。胆囊炎患者,胆囊位于右上腹,但胆囊炎症发作时,疼痛可放射至右侧腰背,引起胀痛,同时还伴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容易发作。十二指肠溃疡如果位于后壁,溃疡穿透后壁后会刺激腹膜后的神经组织,导致腰背胀痛,患者还会有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
4. 风湿免疫疾病相关原因
(1)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早期常出现腰背疼痛、僵硬,疼痛以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加重,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为特点。随着病情发展,脊柱的活动度会逐渐受限,整个脊柱可能发生强直,腰背胀痛会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
(2)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能累及脊柱,尤其是颈椎,导致腰背胀痛。除了脊柱疼痛外,患者还会有关节肿胀、畸形、晨僵等症状,并且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还可能影响其他关节和器官。
5. 心理因素相关原因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也可能表现为腰背胀痛。心理压力会导致身体肌肉紧张,这种紧张状态如果持续存在,会影响腰背肌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进而引发胀痛。而且,心理因素与身体的疼痛感知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心理状态不佳可能会放大身体的疼痛感受。
6. 不良姿势相关原因
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弯腰驼背、跷二郎腿、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会使腰背肌肉和脊柱处于不正常的受力状态。这会导致肌肉力量失衡,脊柱曲度改变,进而引起腰背胀痛。不良姿势还会影响身体的重心分布,增加腰部和背部的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胀痛症状会逐渐加重。
7. 年龄因素相关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肌肉、骨骼、韧带等组织会逐渐退变,肌肉力量减弱,骨骼密度降低,韧带弹性下降。这些变化使得腰背更容易受到损伤和疾病的影响,从而增加了腰背胀痛的发生概率。例如,老年人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椎体的骨质减少和微骨折会引起腰背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