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 > 扁平足

鞋跟总往外撇,是不是得了扁平足?

发布时间:2025-07-08
“走1公里路就足跟痛,鞋跟总往外撇,是不是得了扁平足?还能治好吗?”成人扁平足发病率约15%,尤其多见于长期站立、肥胖或有家族史人群。与儿童不同,成人足弓已定型,放任不管可能导致骨关节炎等并发症。

成人扁平足:从“无症状”到“致残”,警惕3个发展阶段

1. 可复性平足(柔性):非负重时足弓存在,站立或行走后足弓塌陷,伴轻微疲劳感。此时关节活动正常,是治疗黄金期,通过保守方法可有效控制。
2. 痉挛性平足:足弓塌陷加重,伴随腓骨肌痉挛,出现足跟外翻、前足外展,行走时疼痛明显,休息后缓解。X线可见距下关节半脱位,需及时干预避免畸形固定。
3. 僵硬性平足:关节软骨退变、骨性融合,足弓完全消失且无法复位,疼痛持续存在,甚至影响膝关节(如膝内翻)、腰椎(代偿性腰痛)。此阶段保守治疗效果有限,多需手术矫正。


5大诱因加速足弓塌陷,第3个最易被忽视

  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扁平足患者,发病风险增加3倍,与足弓相关基因变异有关。
  2. 后天劳损:长期站立、穿高跟鞋或平底鞋(缺乏支撑),导致足底筋膜、胫后肌腱慢性损伤,无法维持足弓张力。
  3. 肥胖:体重每增加10kg,足部压力增加40%,脂肪堆积覆盖足弓,加速塌陷。
  4. 外伤或疾病:如足底筋膜炎、跟腱挛缩、糖尿病神经病变等,破坏足部肌肉-韧带平衡。
  5. 年龄增长:40岁后肌肉力量下降,韧带弹性减退,足弓支撑能力自然减弱。


保守治疗:3大核心方法,缓解疼痛、延缓进展


矫形器具:选对鞋垫比吃药更有效
  • 定制足弓支撑垫:通过抬高内侧纵弓,分散足底压力,缓解筋膜紧张。建议选择硬质基底+软质表层的材料,兼顾支撑性与舒适度。
  • 稳定型鞋具:鞋跟宽且硬,鞋底内侧加厚3-6mm,鞋帮包裹性好(如足踝靴),避免穿拖鞋、凉鞋长时间行走。
    2. 肌肉强化锻炼:激活“足弓天然支架”
  • 胫后肌训练:坐姿屈膝,足尖朝内旋转,感受小腿内侧肌肉收缩,每组15次,每日3组。
  • 足弓抬高:光脚踩毛巾,用脚趾卷曲抓握,缓慢抬起足弓,保持5秒后放松,重复20次。
  • 跟腱拉伸:面对墙站立,后腿伸直脚跟贴地,身体前倾,拉伸小腿后侧,左右腿各30秒。
    3. 药物与理疗:短期缓解急性症状
  • 疼痛明显时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配合冷敷(急性期)或热敷(慢性期);
  • 超声波、冲击波理疗可改善足底血液循环,松解粘连的筋膜组织。


手术治疗:4类手术方案,重建足弓稳定性

当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且疼痛严重影响生活时,需考虑手术。常见术式包括:
  1. 胫后肌腱修复术:适用于肌腱部分撕裂者,通过缝合或加强肌腱,恢复足弓提拉力量。
  2. 距下关节稳定术:植入距下关节制动器(如STB螺钉),限制过度外翻,维持足弓形态,创伤小、恢复快。
  3. 跟骨内移截骨术:通过截骨调整跟骨力线,纠正足跟外翻,适用于中度畸形患者。
  4. 三关节融合术:融合距下、跟骰、距舟关节,彻底矫正僵硬性畸形,但术后关节活动度会降低,需严格评估手术指征。


日常护理:5个细节减少足弓压力,避免复发

  1. 控制体重:BMI维持在18.5-24,每减重5kg可使足底压力降低20%。
  2. 避免久站久坐:每站立1小时休息5分钟,活动脚踝;久坐时做足背屈、跖屈动作,促进血液循环。
  3. 选择缓冲鞋具:运动鞋优先选有“足弓支撑”标识的款式,鞋底硬度适中(可用手指按压不易变形)。
  4. 夜间护具固定:痉挛性平足患者可佩戴足踝支具入睡,维持足弓中立位,缓解肌肉痉挛。
  5. 定期复查:每3-6个月评估足弓状态,调整矫形方案,避免畸形进展。

成人扁平足治疗需根据病情分期选择方案,可复性扁平足通过保守治疗多数能缓解症状,僵硬性扁平足则需尽早手术干预。若出现持续足部疼痛、步态异常或伴随腰膝关节不适,建议及时前往足踝外科或骨科就诊,通过足部CT、MRI等检查明确诊断,并遵循医生指导进行规范治疗,切勿因忽视而导致不可逆的关节损伤。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317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