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步态问题会影响他们的正常活动以及身体发育,而运动疗法作为一种安全且有效的干预手段,在儿童步态调整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下面就详细介绍运动疗法在儿童步态调整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增强肌肉力量的运动应用
-
腿部肌肉强化运动:
-
深蹲练习:
让儿童双脚与肩同宽或者略宽一点,缓慢下蹲,要求背部挺直,膝盖不超过脚尖,就如同坐在椅子上一般,然后再缓慢站起。刚开始可以每组进行 5 - 8 次,每天做 3 - 4 组,后续随着孩子力量的增长,逐渐增加每组的次数和组数。深蹲主要锻炼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以及臀部的肌肉,这些肌肉在行走时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例如,当孩子迈出步伐时,强大的股四头肌能有力地带动小腿向前摆动,而臀部肌肉可以稳定骨盆,使身体重心转移更平稳,有助于改善因腿部肌肉力量不足导致的走路摇晃、步幅小等步态问题。
-
踮脚尖运动:
指导孩子双脚与肩同宽,手扶着固定物体来保持平衡,接着缓慢地踮起脚尖,尽量抬高足跟,停顿几秒钟后再缓慢放下,每次练习重复 10 - 15 次,可进行多组。踮脚尖着重锻炼的是小腿后侧的肌肉,能增强小腿在行走过程中蹬地和缓冲的能力。比如,孩子在走路时,小腿后侧肌肉有力,就能更顺畅地推动身体前进,避免出现足跟拖地、步伐拖沓等异常步态表现,让步伐变得更加轻快、稳健。
-
侧卧抬腿动作:
让孩子侧卧在垫子上,下方的腿伸直贴地,上方的腿伸直后缓慢向上抬起,感受大腿外侧肌肉发力,每次抬起后保持片刻再缓慢放下,每组做 8 - 10 次,每天进行 3 - 4 组。这个动作有助于强化大腿外侧的肌肉,使腿部在行走时有更好的外展和控制能力,对于纠正走路时双腿向内或向外偏斜等不正常的步态情况有积极的作用,让双腿的运动更加协调、规范。
-
核心肌群锻炼运动:
-
平板支撑:
让孩子俯卧在垫子上,双肘和双脚支撑地面,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腹部收紧,注意避免塌腰或者撅臀。起初,孩子可能每次只能坚持 10 - 15 秒,每天进行 3 - 4 次就行,之后根据适应情况慢慢延长时间。平板支撑能够有效增强腹部、背部等核心部位的肌肉力量,核心肌群强大了,就能更好地协调上下半身的动作。比如在走路时,核心可以稳定身体,防止因身体晃动导致的步态不稳,使整个行走过程更加平稳、流畅,提升整体的行走姿态和稳定性。
-
仰卧抬腿:
让孩子仰卧在垫子上,双腿伸直并拢,然后缓慢抬起双腿,与地面形成一定角度(如 30 - 45 度),保持几秒钟后再缓慢放下,每组做 8 - 10 次,每天做 3 - 4 组。通过这个动作锻炼腹部肌肉,提升核心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使得孩子在走路过程中,身体重心的转移更加自然、有序,避免因核心力量薄弱出现身体前倾、后仰等影响步态的情况,有助于让走路姿势更加标准、美观。
提升平衡能力的运动应用
-
单脚站立练习:
让孩子先从双脚站立开始,双手自然下垂,然后慢慢抬起一只脚,用另一只脚独立支撑身体,保持平衡。刚开始练习时,孩子或许只能坚持几秒钟,这是正常的,随着不断练习,逐渐延长单脚站立的时间,每次练习可以尝试单脚站立 3 - 5 次,每天进行 2 - 3 组。为了增加趣味性和难度,还可以让孩子闭上眼睛进行单脚站立。单脚站立练习能够有效锻炼孩子的静态平衡能力,提升其在行走过程中应对重心变化的能力,对于改善走路时容易摔倒、摇晃不稳等步态问题效果显著,使孩子在日常行走中能更自如地保持身体平衡,走出稳定的步伐。
-
走直线训练:
在地上用彩色胶带或者粉笔画出一条直线,让孩子沿着直线行走,要求双脚交替准确地落在直线上,一开始速度可以慢一些,重点是保持身体平衡和直线行走的准确性。每次练习可以走 3 - 5 个来回,每天进行 2 - 3 次。走直线训练有助于强化孩子的动态平衡能力,使其在日常走路时能更好地控制身体方向和姿态,减少因平衡能力不足导致的走路歪歪扭扭、走不成直线等异常步态情况,让孩子的行走轨迹更加笔直、规范,提升整体的步态质量。
-
平衡板练习: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专门的儿童平衡板,让孩子站在上面,通过身体的晃动和调整来维持平衡,就像在玩跷跷板一样。刚开始家长可以在旁边辅助,确保孩子的安全,随着孩子平衡能力的提升,逐渐减少辅助。这种动态的平衡训练方式能够模拟不同的行走场景,全面提升孩子的平衡能力,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各种路面情况,进而改善整体的步态表现,让孩子无论是在平坦的道路还是稍有起伏的路面行走时,都能保持良好的平衡,使步伐更加平稳、有序。
改善关节活动的运动应用
-
髋关节活动训练:
让孩子仰卧在垫子上,双腿屈膝,然后像骑自行车一样,双腿在空中做交替蹬踏的动作,每次练习进行 2 - 3 分钟,每天进行 3 - 4 次。这个动作能够增加髋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改善髋关节的灵活性。因为髋关节在行走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良好的髋关节活动度有助于孩子迈出自然、流畅的步伐,避免因髋关节僵硬等问题出现走路姿势怪异、步幅受限等步态异常情况,使腿部的摆动更加顺畅,步伐更加协调。
-
膝关节屈伸训练:
让孩子坐在椅子上,双腿伸直,然后缓慢地将小腿向上抬起,尽量靠近大腿,感受膝关节的屈伸,每次屈伸保持几秒钟后再缓慢放下,重复进行多组,每组 10 - 15 次左右。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提升膝关节的活动能力,保证在行走时膝关节能正常地屈伸,为腿部的顺利摆动和身体的前进提供保障,防止因膝关节活动受限而影响步态,比如避免出现走路时膝关节弯曲不自然、卡顿等现象,让孩子的行走动作更加连贯、自然。
-
踝关节活动训练:
可以让孩子坐在椅子上,将脚抬起,然后用手辅助做踝关节的屈伸、内外翻等动作,每个方向都要活动到,每次活动进行 10 - 15 次,每天做 3 - 4 组。踝关节的灵活度对于走路时足跟与脚掌的顺利过渡、身体重心的转移等都非常关键,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增强踝关节的活动范围,优化步态,减少因踝关节不灵活导致的走路不稳、踮脚等异常表现,使孩子在行走时足部的动作更加灵活、协调,提升整体的行走舒适度和流畅性。
纠正姿势的运动应用
-
正确走路姿势指导与练习:
家长和专业人员要时刻提醒孩子保持正确的走路姿势,走路时头部要保持中正,目视前方,挺胸收腹,双肩自然下垂且放松,双臂自然摆动,幅度适中。同时,要让脚跟先着地,然后平稳过渡到脚掌,步幅大小要均匀,避免出现内八字、外八字等不良姿势。可以通过示范、让孩子对着镜子练习等方式,帮助孩子直观地了解并养成正确的走路习惯,纠正因不良姿势引起的步态异常,使走路姿态更加美观、自然,从根本上改善整体的步态情况。
-
日常姿势监督与纠正:
除了关注走路姿势,也要留意孩子在日常坐、站等姿势情况,避免孩子长时间弯腰驼背、歪着身子等。因为不良的日常姿势会影响身体的肌肉力量发展和骨骼形态,进而间接影响走路的稳定性。督促孩子在写作业、看电视时保持良好的坐姿,站立时双脚均匀受力等,从生活点滴中纠正姿势,为改善步态奠定基础,确保孩子在各种状态下都能维持良好的身体姿态,促进正常步态的养成。
运动疗法在儿童步态调整中有着多方面的具体应用,不过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尽相同,步态问题可能由多种复杂原因导致。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存在步态异常时,建议及时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儿科、骨科或者康复医学科就诊,让专业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准确判断原因,然后遵医嘱采取相应的运动疗法以及其他综合措施,切不可自行盲目地进行训练,以免延误病情,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